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信息发布者:饮酒思源
    2017-05-12 20:17:48   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农业诸要素和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农业农村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这些深刻变化,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准时代脉搏,找准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及时调整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方向,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第一,构建科学高效的农业农村人才管理体制。一是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推动形成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全系统协调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第一把手第一资源的意识,落实管行业就要管行业人才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共同加强人才培养。二是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要充分尊重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上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下大决心放掉管不好、不该管的事项,凡是用人单位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都应当由用人单位决定。三是纠正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落实中央关于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兼职管理、出国()、成果转化取酬等方面的规定,防止简单套用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办法管理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和专业人才。

      第二,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一是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组织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强化能力素质培训、生产经营服务、产业政策扶持等。要加快研究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清单,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与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挂起钩来。要继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机制,把培训内容与培训基地的教学资源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健全符合创新规律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支持机制。要注重发挥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农科院创新工程等的作用,稳定支持重点领域人才潜心开展学术研究。要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人才专项。要继续发挥好产业技术体系、行业重大专项等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才。要发挥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资助项目等的作用,为青年人才茁壮成长搭建平台。要探索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模式,解决好知识更新跟不上需要的难题。三是健全以用为本的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提前谋划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布后农业行业职业资格管理事宜,加大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新职业开发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坚持两统两分”,推进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两统”,指的是对德的考核、对服务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德,就是无论什么人才,评价时都要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统一要求服务产业发展,指无论是科研推广人才还是农村实用人才,都必须要求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两分”,就是分类和分级评价。分类,是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尺子量。对科研人员有对科研人员的尺子,对农民有对农民的尺子;科研人员内部,从事基础研究的可以看论文的水平,从事应用研究的就不能光看论文,而要看促进产业发展的效果。分级,是指中央部门、省市县各级人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他们不同的职责提出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当前,要抓好农业科研机构和人员分类评价试点,推动建立针对不同科研活动、不同科技岗位的分类评价制度。

      第四,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按照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细则等相关要求,让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享受成果权益,让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要研究建立农技人员合理取酬的新机制,让农技人员留得住、有积极性。二是完善人才遴选资助和表彰奖励制度。近年来,我们陆续实施了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等资助项目,开展了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农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表彰活动,传播了重视农业、尊重人才的正能量。今后要继续深挖资源,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中来。三是注重对人才工作的宣传。要大力宣传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集中推出一批好典型、好榜样,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